前日,也就是十一月五日,吴军从清早时分便从鱼梁洲处起程向南。
按着孙权的安排,空着的船只在装载士卒与物资之前,都会前往襄阳和樊城之间的汉水水道正中,击鼓鸣金高喝以作耀兵,而后才到鱼梁洲南的码头上待命,再沿汉水顺流而下。
顺流而下的方向,就是作为吴国都城的武昌城了。
襄阳城中的赵俨丶毌丘俭丶牛金丶隐蕃等人不知所以,而北面樊城中的徐庶等将却都以为是皇帝亲笔所书的信件起了作用,一时欢欣鼓舞起来,连带着樊城左近的军士都一起欢呼万岁。
战争就是这般,交战的双方都能为自己寻些功劳来。即使魏丶吴双方的疆土经此一战没有多少变化,吴军可以宣称击败魏军,魏军却也可以称守城成功,用弱势兵力逼退了吴军!
就在众人眼巴巴的盯着徐庶,期盼徐庶开始为众人论功的时候,徐庶却下令点起武卫军与文岱部合计近两万人,前往去淯口坞处碰碰运气,却因为此举暂停了孙奂部的撤离,直到入夜徐庶回兵城中之后,孙奂部方才乘夜沿着浮桥渡过汉水来到鱼梁洲,第二日才得以退兵。
能阻挡一支军队的,从来都不是什麽大江大河或者高山,只能是另一支军队。毌丘俭派轻骑沿江跟随了吴国水军近百里,确认吴军船只全数撤离之后,几乎不到一个时辰,襄阳城中便用早就准备好的器物组装好了浮桥,被隔绝了两月之久的襄阳和樊城终于互通。
毌丘俭所部的八千骑兵,是第一时间渡过汉水回到樊城的。随在毌丘俭军中的,还有荆州都监赵俨与隐蕃二人,牛金则被留在了襄阳。牛金当然也想来,无奈制度如此,不能无人守城。
「赵都监辛苦,仲恭辛苦。」徐庶早就带着曹泰丶申耽丶文岱丶逯式等将,在浮桥的这边迎着。
「徐将军指挥若定,居功甚伟。襄樊战事今日解围,多赖足下之力。」赵俨欣喜的面容也渐渐整肃了起来,随即躬身一礼:「请徐将军受我一拜!」
徐庶不愿托大,连忙快步上前扶起了赵俨,没敢让赵俨真一拜到底:「此番退兵全赖天子洪福,朝廷诸公计画,诸将及军士用命,又岂是庶一人之力?快快入城吧,我已在城内令人备下酒菜,今日不醉不还!」
「甚好。」赵俨笑着点头:「徐将军先请。」
徐庶本想推让,侧脸朝曹泰丶申耽丶文岱丶逯式等人扫视一遍之后,却点了点头应下了:「好。」
襄阳樊城之人汇合之后,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整理近两个月以来作战的详细纪要,准备快马送到枢密院之中。这是太和二年以来的新制度,赵俨和徐庶二人也不敢违背半点。
等赵俨丶徐庶二人领着诸位参军丶主簿和文吏初步理顺了这两月的脉络之后,来到酒宴之上时,已经到了接近亥时了。不过众人并没有丝毫怨言,等二人进入堂中之后,更是齐齐起身行礼。
「徐将军统兵退敌,理应上坐。」赵俨笑着挽着徐庶的手臂,将他往酒宴上的首位引去。
徐庶却从容说道:「论职位是赵公更高,论序齿是赵公更长,论籍贯,赵公是庶同乡耆老,都是颍川之人,哪里有我上坐的道理呢?」
「诸位,你们说是不是!」
气氛渐渐热烈起来,众人也一齐起哄了起来,赵俨难抵众人的热烈之情,『勉为其难』的坐到了上首。
两月压力一朝尽去,是以众人言谈之中欢笑之声不断。酒宴开始依旧俗套,为陛下贺丶为朝廷贺丶为大魏贺,三杯酒后,这才到了众人尽情宴饮的环节。
等赵俨不经意间提到论功之时,徐庶这才缓缓说道:「赵公久为外镇,或许不知陛下这几次出征时的情况。就拿辽东战事了结之后来说,陛下金口玉言,满将军统领全军之功要到最后才论,而是按照次序先定了刘子扬丶文仲若丶辛佐治三人之功。其馀诸将都是由枢密院在邺城细细论定的。」
「诸位,方才我与赵公与诸属吏拖延这麽久,就是为你们核实记载,确认战功去了!我二人来此同你们饮宴,但那些参军丶主簿们,今晚恐怕是要写到天明了。」
「明早之时,所有文书都会被快马送往许昌朝中,三日可达。按我估计,十日之内朝廷便会遣使者来此,为诸位确认下功劳次序。」